应天寺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县东升镇南边胜利镇境内的牧马山麓,距离成都市区约14公里。寺院占地四十亩左右,依山而建,气势巍峨。应天寺历史悠久,为四川境内罕有之沿袭了汉唐古风的禅院。虽历经战乱,寺院残毁而复建,不弃故地,绵传不绝至今已千余年矣。
【历史沿革】
应天寺,初建于南朝梁天监年间(公元502-519年),据《双流县志》记载“县中此刹最古”。唐僖宗避黄巢之乱而入蜀,以应天寺为行宫小驻,为禅院亲赐寺名。历经朝代更迭,旧名遂不传于世。按《旧唐书》后宫传“中宗韦庶人”之记述,中宗复皇帝位后,天下由武氏转回李氏手中。武三思“讽百宫上帝尊号为应天皇帝,后为顺天皇后,帝与后亲谒太庙,告谢受尊号之意”,便是“应天”得名之缘由。李家天下因武则天大周政权以致中断,又失而复得;因黄巢之乱,李家天下又得以恢复。“应天”得名的历史映像,正是渲染其“应天顺人”之意吧。
在应天寺弥勒殿的横梁上,安然枕放着清初建院的古木横梁,上刻“大周元年岁次甲寅”,是为今日院内有据可靠的历史佐证。据《双流县志》记载:“清初重修殿寺重,方丈斋厨,绕曲幽邃,云峦竹树,胜甲一方”。应天寺巍巍殿堂,恢宏素净,成为文人墨客雅集的去处。
1990年,佛智法师率僧众扩土重建佛殿、楼阁、塔林,十余年呕心沥血。如今,应天寺飞檐翘角,雕梁画栋,金刚壁画,一座唐代古建筑群毁而复生。寺院内处处可见的佛智法师撰书、楹联,深含禅机佛理,在花香梵语中蕴含了清寂与明朗。
【文化艺术】
应天寺著有“诗、书、画”三绝,沉淀着浓厚的佛教文化底蕴。《十国春秋》、《宣和画谱》、《画继》和《益州名画录》等古籍,对此皆有记载。诗,指欧阳炯的七言古风《题景焕画应天寺壁天王歌》,长七十八句,存于《全唐诗》。书,指当时住持无智禅师命僧人梦龟以草书题欧阳炯之诗于应天寺内廊壁。而画,是指随僖宗入蜀的宫廷画师孙位和成都名画师景焕(又名景朴)所绘东、西部天王及其随从、云龙壁画。
应天寺的诗、书、画三绝形成于唐末、五代之际,载诸史籍,传于后世。《益州名画录》说应天寺住持无智,“当时名士如欧阳炯、景焕,皆雅重之,呼为禅师,翰林待诏李文才为之写真,以可观其为人也”。欧阳炯占籍双流县,其宅第当不在远处,故情有独钟,也是自然之事。应天寺先有孙位、景焕的画,继有欧阳炯的诗,而后才有僧人梦龟的草书。
1993年3月上旬,在今应天寺之西约八里处卓昌林院前烧砖取土,挖出一座宋墓,其墓志铭上写明墓主欧阳瓘,字晋卿,是欧阳炯的曾孙。墓志云“君讳瓘,字晋卿,曾祖炯,为伪蜀左仆射,我宋受命,蜀之臣主,悉朝于阙,特授(炯)为翰林学士,分司西京。祖琛(炯之子)以荫补,出宰江淮间,飜然有不仕志,退休于家,及壮而卒。父逊(炯之孙)方垂髫,既失怙恃,遂谋西归,自洛至蜀,流落万里,会谏议辛公仲甫,以其第宅,复占籍此”。“天佑三年十二月三十日,葬于双流县宜城乡宜城里。”据此可知,欧阳炯生当双流、华阳、广都三县并存之时,而应天寺始终在双流县境内,“复占籍于此”,由此而确知欧阳炯为双流人,当无疑矣。炯在蜀时,占籍双流,其宅第不远处有处禅林古刹应天寺,暇日炯与朋辈骑游题咏,这亦是当时蜀中文士的风气,况应天寺与彼等有因缘在焉。
1940年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受四川省政府古物保管委员会之托,考察古物,带助理员李为衡实地考察了牧马山,他查阅史志,在《牧马山游记》中对应天寺“三绝”赞叹不已。古寺历经千年风雨沧桑,仅欧阳炯诗完整存于《全唐诗》,题壁书画已成断垣残壁灰飞烟霞;然今日之应天寺,更显佛法臻境书画至美,岂非源深而流长。
【今昔风貌】
日月流转,历史翻新。1990年以来,原成都昭觉寺法嗣佛智法师,继宽仁法师之后,卓应天寺,住持正法。佛智法师繁简史志和禅门文籍,慨然发愿,重建应天禅林,弘扬佛教文化,继承“应天三绝”的传统,以庄严国土,利济众生。多年来,在重建应天寺的实践中,信士们以屏风的形式再现了欧阳炯的诗碑,颇有古风遗韵。欧诗屏风之背面,镌刻着应天寺玉佛开光时,佛智法师撰写的佛教史序,五言古风三百字长诗,还亲笔撰写楹联曰:“承先须有待,末法尚无能”。三百字的佛教史诗序,概述佛陀教言,传之东土,遍与华夏,达摩开宗,一花五叶,临济发岔,昭觉禅心,东传日本,末来牧山。邑中耆老感于法师之苦志,慨叹两任方丈的定慧和尚之法脉单存,特赠楹联以表之,联曰:“牧山烟雨钟灵秀,唐皇缘胜,昭觉灯续;鹫岭光被众生,甘露恩沾,应天舟横。”
成都名画家刘公华居士所绘十八罗汉绢本圣象,以深厚的国画技法,绘制了构图精妙、栩栩庄严的罗汉图。佛智法师撰偈赞叹罗汉,一像一赞,亲笔题写画像寄语,供之宝殿,让信士瞻拜。公华居士据法师五言律诗,绘五尺幅《应天寺写意图》,张之丈室。更有八尺山水写意画,绘之屏风,殿两壁金刚巨型画像成,法师撰楹联曰:“八大经过依旧补书,晚唐应天遗古画;十方檀信重新造像,现代油画写精神”。年近九旬的台北名书法家刘祖光,位于右任书法之传人,专程为应天寺大悲殿书写殿额大匾和楹联。至于应天寺的殿堂斋寮,处处可见木刻楹联,其内容深含佛理禅机,结合现实,雅俗共赏,内外同参。各方名家银钩铁画,笔力遒劲,隽秀与飘逸共运,颇得书家之三昧,在当代禅林中堪称汇集了千年历史与人文精华的和美之清流。
【参观联系】
地址:东升街道东升镇南边胜利镇境内的牧马山麓
联系电话:85785090
成都市佛教协会官方网站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文殊院街66号 邮编:610017
电话:028-86933298 邮箱:2480347684@qq.com
本站部分图片和文章来自互联网,如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清除相关内容
主办:成都市佛教协会 通用网址: 成都佛教协会 网站域名: www.cdfjxh.com
蜀ICP备16019249号 -1 本网站由成都市佛教协会版权所有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 :川(2022)0000008